“鸟窝”出海变“金窝”

本文转自:湄洲日报

黄信达,早年以贩牛为生。因敏锐捕获国际商机,他巧手编就一条海外致富路。40年间,草编事业不仅在兄弟良性竞合、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壮大,还带动钟山农户共同“编织”美好生活——

“鸟窝”出海变“金窝”

“鸟窝”出海变“金窝”
“鸟窝”出海变“金窝”
▲黄信达展示草编鸟窝制品。
“鸟窝”出海变“金窝”
▲黄舜怡在编鸟窝。

  夜掘巷,也叫夜掘街,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曾是钟山镇最繁华的地方,是钟山镇政府、钟山中学等多家单位所在地,更是许多商铺必争之地。

  这一天,我们冒雨来到海光园艺有限公司。黄信达从不远处赶来。他现年74岁,人称“鸟窝达”。他的手,被老外称作“熊掌”。跟他握手,给人一种厚实感。这双老手骨骼粗壮,而且布满老茧。可是,很难想象,正是靠这双看似老农的手,40年来,他的几家企业纳税额已超过一亿元。

  黄信达父辈、祖辈都曾是当地的草编能手。黄信达早年以贩牛为生。那段时间的许多日子里,他牵着一头老牛,步行于永泰、惠安、闽清、古田等地。颇有商业天赋的黄信达在徒步期间,总会留心观察周边的事物。有一次,他看到一家福州的工艺厂大量收购芒草。芒草能有什么用?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他了解到,原来是老外在收购草编工艺品。于是,他也想试试。

  贩牛人进军广交会。1984年,黄信达首次参加广交会寻找商机,就赚到人生“第一桶金”:与荷兰一家公司签下了一张7.5万元人民币的单子——生产草编鸟窝。海外客商要求产品纯手工制作,无污染。

  黄信达熟知家乡有着不少芒草、稻草、芦苇,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一些草编制品,也了解当地老百姓对于草编制品并不陌生。可是,真正要做出专供出口的合格产品,谈何容易?不过,他知道,老外是真的爱鸟,这些鸟窝是鸟儿的家,所以,一定得好好做。

  凭着一腔热血,他全力以赴扑进“草根事业”。带着订单回到村里后,他立即发动全村男女老少,找材料、做培训、加工、生产……那段日子里,他没日没夜,自己学草编技艺,还给农户们进行技能培训。村民们常常看到他蹲在土灶边,带着大家认真编织鸟窝,编织着他的财富梦。

  一炮打响!“鸟窝达”声名鹊起。当时,当地一家茶厂老板向黄信达投诉招不到工人,因为村民们都改行做鸟窝了。黄信达说:“我当时开的工资高啊,在教师月工资只有二三十元的年代,我们的工人一个月可以赚一百多元。”繁忙时节,钟山、游洋、菜溪等邻近乡镇都有他们的工人。

  黄信达的钟山编织厂越做越大,不久,他成立了胜达工艺有限公司。后来,他的大哥黄信宙和二哥黄信福也相继投入草编鸟窝生产,并分别成立了海光园艺有限公司和大自然工贸有限公司。

  “在广交会上,三兄弟竞争激烈。不过,一回到家,我们还是亲兄弟。”黄信达说,为了抢到海外订单,三兄弟会暗地里较量——除了严抓产品质量,还会不断研发新产品。“良性竞争是好事,起码让我们都在不断学习,不断进步”。

  海光园艺有限公司的一个样品车间里,65岁的样品师傅谢德芬正在研发新产品。一些木片和山上捡来的树藤、草皮,在他的拨弄下,很快显现出一个鸟窝,或是一个虫笼。

  另一个生产车间里,几名技术娴熟的工人正在检测农户交上来的一批草编葫芦鸟窝。他们一一端详,一一修剪,然后入筐。我们见状也拿了一些草,想编一个鸟窝。然而,即便师傅手把手传授平行编法、交叉编法等技法,但我们折腾了半天,手中的草仍然难以完美成形。

  同行的厂长卢宗飞告诉我们,看似简单的一个草编鸟窝,最起码须经过这几道程序:采草→晒干→杀菌→编织→运输→再次晒干→再次杀菌→修剪→贴标→装箱→发货。

  卢宗飞,61岁,是海光园艺有限公司的“三朝元老”。提及他所接触的三代老板,他说,三代人各有不同,都有自己的标签。

  爷爷那一代,标签是“勤劳”。会自己上山采集材料,经常昼夜加班。那时工人少,很多得靠自己琢磨。

  父亲那一代,标签是“能干”。2010年之后的那些年,产值比较高,国外市场行情好,各乡镇劳动力也多。

  孙子这一代,标签是“创新”。老产品滞销,尤其是受那几年疫情影响,销量一直下滑,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。

  他口中的孙子辈,便是黄光武。黄光武,今年31岁,海光园艺有限公司的第三代老板。两年前,他接管公司。作为年轻一代,他有许多自己的思路,之前尝试做过电商,目前还想策划研学项目,或发展其他新业态。而在产品创新方面,公司除了做鸟窝,还做花篮、花架、宠物窝等。

  下午3时许,我们跟着黄信达一起来到胜达工艺有限公司。公司样品库里,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种样品,有数千种之多。黄信达说,40年来,他们起码研发出几万种产品,出口德、法、美、英、日等国。

  早些年,黄信达还只身一人去德国、法国、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洽谈业务。这些年,除了生产草编鸟窝,他还开办了好几家生产不同产品的公司。前几年,他陆陆续续把几家公司移交给他的两个女儿。

  对于黄信达而言,移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,而他自己,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。多年来,他一直坚持做公益:修桥铺路,捐资助学……“捐出去的钱起码有一两百万元了”。

  下午5时,雨还在下。夜掘巷不见什么行人,但不经意走进一些路边店内,便会看到几个正在编织鸟窝的村民。

  一家店内,19岁的黄舜怡正坐在椅子上编着鸟窝。她刚参加过今年春季高考,在家闲着没事,便帮妈妈一起做点手工活。她奶奶、妈妈都在编,她自己从小就学会了草编,经常会帮忙做点,贴补家用。“有了这项特殊技能,以后上大学或许用得到呢!”

原创文章,作者:管理员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sina.com.cn.nomar.cn/archives/1381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
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马伊琍女儿父亲节晒与文章合照!当年“且行且珍惜”,如今40多满头白发

    前言 就在两日前,久未露面的文章再次进入公众视野。 这对曾经携手走过11年风雨的夫妻,最终因一场出轨风波导致感情破裂。 时光荏苒,转眼离婚已四年,如今两人的生活状况已是天差地别。 …

    推荐 2024 年 6 月 18 日
  • 新龙江 新故事丨一流的“铣刀客”

    新龙江 新故事丨一流的“铣刀客”□本报记者 韩丽平 他手握一把铣刀,十几年奋战在生产一线,身怀绝技却朴实低调。他把握微米之差,如雕琢艺术品一般打磨零件,连续三年创造了零件合格交付率…

    推荐 2024 年 6 月 3 日
  • 庆余年:庆帝竟如此心狠,为了让范闲成为孤臣,费介都容不下

    费介鉴查院三处主办,是范闲的启蒙师傅之一。 在与范闲成为师徒的那段时间,费介与范闲有深深的感情,把范闲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,指望范闲养老送终。 费介虽然是三处主办,但也是性情中人,短…

    推荐 2024 年 5 月 30 日
  • 小村庄的秸秆有了“蚓”路人

    小小蚯蚓能做什么?在山福镇蚯蚓堆肥基地里,蚯蚓正是自带光环的“主角”——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蚯蚓,正在堆肥基地里孜孜不倦地“品尝”着秸秆,将其转化为丰富的有机肥料。 记者来到山福镇…

    推荐 2024 年 6 月 3 日
  • 聪明人守口如瓶的两句箴言,糊涂人却逢人便说

    《鬼谷子》中有云:“口者,心之门户,智谋皆从之出。” 口是表达自我的窗口,通过它,我们的喜好、欲望、智慧和策略得以展示。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和人生轨迹。 疾病可能因…

    推荐 2024 年 5 月 31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