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春晚钉子户”到“销声匿迹”。
“小品之王”黄宏究竟经历了什么?
1
要说当年能和本山大爷与之一战的,当属黄宏。
无数经典小品时至今日,依旧被观众反复观看。
“大锤80,小锤40”。
光是说出这句话,脑海中就不自觉有了“画面感”。
可就是这位被奉为“小品之王”的演员,竟也被春晚“拒之门外”。
东北人骨子里的“喜剧人”灵魂,在黄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1960年,黄宏在黑龙江哈尔滨出生。
或许是源于东北人的天赋,黄宏在很小的时候,就展露了喜剧才能。
不仅如此,他还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。
黄宏的父亲黄枫是当时山东著名快书艺术家。
后来因为工作原因,定居黑龙江并担任省曲艺团党委书记。
而他的母亲,则是歌舞团的演员。
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,黄家都成了艺术工作者。
黄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,上面有两个哥哥。
受父母的影响两位哥哥都走上了艺术道路。
二哥黄小枫不仅是舞蹈演员,还成为了黑龙江省舞蹈团的副团长。
大哥黄凯更是厉害,进入到了黑龙江电视台当导演和文艺部主任。
但作为最小的弟弟,黄宏却差点被这两位哥哥“坑害”。
对于黄宏的出生,父亲看他第一眼就很“不满”。
“嘿?怎么又是个带把儿的?”
而对于父亲的“重女偏男”,黄宏也毫不犹豫给父亲送上了一泡有味道的“大礼”。
一屋子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,连连说着“这小子不简单”。
果然,一言成谶。
当时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常常不在家。
因此只有母亲一个人照顾兄弟三人。
据黄宏所说,在生下自己当天,母亲便下床料理家务。
正是这一次的“不留神”,险些让黄宏见不到“明天的太阳”。
2
当时黄宏大哥才6岁,二哥才2岁。
对于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弟弟这件事,两人感觉新奇非常。
尤其是二哥黄小枫,一边逗弟弟开心,一边在屋里上蹿下跳。
无人看管像个猴儿一样,跑闹着就要从窗台上跳到床上。
意外,突然发生。
黄小枫一下子就砸在了黄宏身上。
一个成年人尚且遭不住这样的冲击,更不要说还在襁褓中的婴儿。
黄宏当即就被砸得不省人事,口吐白沫,到了夜里更是高烧不退。
母亲急得团团转,二哥也因为害怕大哭不止。
而刚出生三天的黄宏则被针灸扎成了“刺猬”。
回想一下,都是要感慨“绝望”的场景。
邻居都说他活下来也说不定是个残疾。
却万万没想到,黄宏不仅健健康康的长大了,还有了好大一番作为。
当然,这些就都是后话了。
在当时的年代,一家人的口粮都需要报备。
更不要说家中增添人口这样的大事。
可由于父亲不在家,因此他并没有自己的名字。
在一位于姓老爷爷的帮忙下,黄宏有了“黄长寿”这个名字。确实是在感慨他的“大难不死”。
如今来看,命运果然早就“明码标价”。
黄宏事业上的成功,在他刚出生时已经付出了“代价”。
由于家里两位兄长都是艺术工作者。
因此到黄宏的时候,父母早已经没有了“子承父业”的想法。
可偏偏,黄宏的才能已经大放异彩。
而父亲黄枫,也将发扬山东快书的重任寄托在了他身上。
但“固守成规”,显然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。
深思熟虑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,“改行”!
而黄宏做出的改变,也同样影响了他的人生。
3
13岁的时候,黄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沈阳文工团。
他在文工团大显身手,与此同时,他还报考大学增加知识储备。
从大专生到本科生,最后成为北大艺术系硕士研究生。
大家说他“运气好”,可若是没有足够的准备,又怎么能够把握住机会?
黄宏同样遇到了“瓶颈期”。
他把父亲给他的鸳鸯板锁进了抽屉里。
接受时代的变化才能够与时俱进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让黄宏一炮而红的《招聘》诞生了。
信心满满地黄宏带着新作品《左邻右舍》进军央视。
然而到了临门一脚,却因为那年小品节目太多,最终被婉拒。
不过都说“因祸得福”。
次年,他的职业生涯就迎来了转折。
《招聘》被春晚导演相中,经过简单改编后登上了春晚舞台。
该小品收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,掌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。
自此,黄宏的“小品人生”正式拉开了帷幕。
从《超生游击队》到《装修》。
黄宏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优秀作品。
连续24年,他都出现在了春晚舞台。
可就在2012年的时候,黄宏竟毫无预兆的退出了春晚。
事业本该更进一步,为何突然选择“消失”?
都说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。
随着新一代喜剧人的成长,黄宏也已经意识到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。
他的退场并不是“江郎才尽”,而是为了让艺术“百花齐放”。
在镜头前,他是在小品界叱咤四方的佼佼者。
而到了幕后,黄宏的能力依旧不俗。
导演、编剧、制片人。
除了“小品”,这些都是他的“身份”。
转居幕后的他依旧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。
不仅如此,黄宏还出演话剧。
《上甘岭》《魔幻时刻》都取得了不俗的评价。
如今在总政歌舞团工作的他也会偶尔参加一些文艺活动。
尽管已经64岁高龄,但依旧神采奕奕,精神饱满。
看来老爷子的身体很是硬朗。
结语
黄宏的作品已经成为了“时代的记忆”。
哪怕已经不再出现在舞台上。
但黄宏老师依旧在为喜剧艺术发光发热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管理员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sina.com.cn.nomar.cn/archives/853.html